众所周知,贸易的国际化与货币的国际化的紧密联系的,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一个制造业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来说,则更加的明显。贸易的国际化会带动货币的国际化,因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想在国际上采用本币作为结算货币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带来的交易风险,所以,都会在推动本币国际化上不遗余力。同时,货币的国际化又会促动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国际化。就中国而言,大力推进货币国际化必然是我们的发展战略之一。
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区,想把本币推向国际化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委婉地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现实地说就是需要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后盾支撑。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美元。因为当前除了黄金,美元是最为主要的国际货币,它的国际化进程可以为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铺垫和启发。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政府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分别提出了“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国大发战争财,黄金作为当时世界贸易支付的主要手段,全球四分之三(75%)的黄金储备为美国所垄断。然而,没有黄金储备,世界各国缺乏有效的支付手段,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然而,20世纪50~60年代,欧洲多国的经济逐渐复苏,并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固定汇率对自身不利,于是开始利用体系换取保值的黄金。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朝鲜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为了应付战争消耗,美国大肆印制美元,掠夺世界资源,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世界各国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开启了疯狂的黄金兑购,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失。迄今为止,美国已流失了其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但美国至今还是全球第一黄金储备国,约8000吨)。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完全崩溃。
但是,几十年来确立的美元主导地位,美国不会拱手让出。为了把控世界经济,美国瞄准了“石油”这一战略资源,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强迫阿拉伯等中东石油输出国,在进行石油交易的必须采用美元结算,离开了石油,国家的经济必然停滞,也正是如此,即使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依然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结算货币,这就是所谓的“石油美元”。
从美元的国际化进程可以看出,美元是在特定的时期,依靠经济、政治、军事等特殊手段达到了国际化的目的。那么,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应该走哪条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又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民币国际化当前面临的困境
纵观美元国际化的历程,其充满了霸凌,在世界多元化不断深化,“和平和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美元国际货币主体地位依然牢固的今天,想照搬美元的国际化道路和手段是完全不可能,更不符合中国在世界的国际化导向。古人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清醒认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从美元在亚洲的影响和人民币目前的地位分析来看,人民币当前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人民币全球外汇使用量微不足道。当前,美元在全球外汇日交易额、国际债务、贷款发放、外汇储备和全球支付中都占据着绝对的支配地位,欧元次之。相比之下,人民币的使用量则显得“微不足道”。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已经举足轻重的前提下,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支付中所占份额低得尤为惊人。
以2019年为例,在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五大主要世界结算货币中,人民币外汇日交易额、外汇储备和全球支付额分别占2%,国际债务、贷款发放更是零占有率,而美国作为在40%至65%。这与我国当前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是极其不匹配的。
第二,人民币作为全球融资和支付货币苦难重重。例如,尽管中国的跨境债权和资产总额已从2015年底的2.85万亿,增长到2019年底的4.2万亿,增幅近48%,但是中资银行的跨境负债也越来越多地以美元计价,从2015年底的26%升至47%。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目前全球货币市场,虽然美元与黄金完全脱钩,但是美元作为世界信用货币的力度依旧强劲,即使占据使用体量的欧元也没有多大的抗衡之力,更别说人民币了。
第三,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国际化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加快推进本币国际化进程,是每个国家和地区孜孜以求的目标。谁掌握了货币话语权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命脉。举个例子:目前,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结算主要采用的美元。如果我国要从其他国家采购1000万美元的矿石,我们必须换算成美元进行交易,假设按照1:7的汇率进行换算,则我们需要支付7000万元人民币。但人民币对美金汇率是不固定的,如果美元升值或人民币贬值,结算汇率变为1:7.5,那么购买1000万美元的矿石就要支付7500万元人民币,就白白多支付了500万元人民币。言下之意,只要推动本币作为国际化货币,既可以节约贸易成本,还可以作为国际储存货币,从而提升本国货币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谈到人民币国际化,其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必然选择。
第一,近些年在人民币国际化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人民国际化的进一步拓展奠定了基础。近些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2014年,我国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9.4万亿,2018年,我国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达到15.8万亿,较2014年增幅达68%,占中国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达到均在20%以上。二是人民币跨境使用已从贸易起步逐步扩展到金融领域,截止目前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三是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平稳、较快地发展。截至目前,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可自由使用的程度在不断提高。四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和其他央行货币合作在逐步深化。五是人民币已经同8种外币直接交易。除对美元外,在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经陆续实现了人民币对澳元、英镑、欧元、新加坡元等8种货币的直接交易,成为全球外汇交易中比较重要的货币之一。特别是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都极大地促进了人民币跨境使用。
第二,“一带一路”等政治框架的构建,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政治基础和现实可能。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障碍在于以美元为信用基础的发行制度,而“一带一路”的跨国合作则有利于建立超越“不可能三角”的新的国际货币和治理体系,促进以人民币为信用基础的货币发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现实的解决方案。人民币跨境结算方面,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已初具规模。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超过2.07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3.1%。其中货物贸易收付金额6134亿元,直接投资收付金额2244亿元,其他投资收付金额3331亿元,跨境融资收付金额3132亿元。货币互换合作方面,截至2018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46笔货币互换协议,占货币互换协议总数的55.42%;货币互换规模突破1万亿元,占货币互换协议总额的31.72%。
人民币计价功能方面,近年来受“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等因素推动,人民币计价职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初步发展。所以说,“一带一路”等政治框架的构建,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引擎作用。
第三,货币技术创新,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是金融业务的发展机会,也是金融科技的发展机会。金融行业的科技部门紧跟国家战略,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提升IT支持能力,快速研究、创新、推出新产品,促进了业务的发展。期间推出了一系列像人民银行主导开发的CIPS系统一样的有竞争力的好的业务产品,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另外,为了实现金融普惠性和发展更广泛的支付生态系统,中国人民银行推出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其实验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央行数字货币对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不太可能造成致命冲击。但是,由于小型开放经济体和“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地区更有可能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使其在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原创不易,关注“文轩阁时事”,点击右下角“在看”支持==
不忘初心,传播正能量!